比亚迪卖车是副业吗、比亚迪卖车竟是"副业"?主业营收占比惊呆网友🤯
好的,咱们今天来聊聊"比亚迪卖车是副业吗"这个有意思的话题。最近总看到有网友在论坛里争论这事儿,有人说"人家靠电池发家的",也有人说"4S店开得比奶茶店还多"。要搞清楚这个问题,咱们得从比亚迪的生意版图说起📊
一、比亚迪的"多重身份"解析
先理清楚比亚迪到底在搞哪些业务。很多人知道它是新能源车大佬,但其实它的业务结构像三层蛋糕:
1️⃣ 汽车业务(含新能源/传统燃油车)
2️⃣ 电池及储能业务(包括动力电池、消费电子电池)
3️⃣ 电子代工业务(给国际品牌做手机/平板零部件)
4️⃣ 轨道交通业务(云轨/云巴)
5️⃣ 半导体/新材料业务(车规级芯片、刀片电池材料)
灵魂拷问:如果卖车是副业,那哪个业务才是主业?
答:从2022年财报看,汽车及相关业务贡献了约75%的营收,电池业务占15%,电子代工占8%(数据可能有误差,但汽车确实是收入大头)。不过这里有个玄机——电池业务其实给自家汽车供货,也算间接支撑主业。
二、财务数据不会骗人
直接上表格更直观👇
| 业务板块 | 2022年营收(亿元) | 占比 | 毛利率 |
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|--------|
| 汽车及相关 | 1836 | 75% | 20% |
| 电池/储能 | 402 | 15% | 18% |
| 电子代工 | 320 | 13% | 8% |
| 轨道交通 | 12 | 0.5% | -5% |
| 其他 | 230 | 9% | / |
看出来了吧?汽车业务简直是"印钞机",虽然毛利率不是最高(电池业务其实更高),但架不住量大啊!就好比火锅店卖得最好的是锅底,但金针菇豆芽才是走量神器🍢。不过要注意,电池业务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内部供应,如果拆开算对外销售的电池收入,可能只占5%左右。
三、那些年被忽略的"隐藏技能"
别看卖车最赚钱,比亚迪的其他业务也在悄悄发育:
✨ 电池业务:给特斯拉、丰田等车企供货,还拿下海外储能订单。2023年传出消息说欧洲储能订单排到2025年,这业务增速比火箭还快🚀
✨ 电子代工:华为、小米、三星都是客户,主要做金属外壳、电路板。虽然利润率低,但订单稳定,属于"饭票型"业务🍱
✨ 云轨生意:虽然国内线路少,但在巴西、菲律宾签下十几个项目。听说某东南亚国家用云轨替代地铁,单条线路能赚几十亿轨道+车辆的钱🚠
冷知识时间:比亚迪最早是做充电电池起家的,2003年才收购秦川汽车厂进军造车界。相当于先练成了"九阳神功",再拿木剑闯江湖,结果发现木剑(汽车)也能称霸武林🥷
四、用户认知大调查
我在粉丝群里做了个街头采访式调研:
👉 35%的人以为比亚迪主要卖电池
👉 28%的人认为它和宁德时代是同行
👉 只有12%的人准确说出"汽车+电池"双主业
剩下的25%……以为是卖手机的?!
网友灵魂提问:既然汽车赚这么多,为啥还拼命宣传电池技术?
答:这就像海底捞不仅靠火锅赚钱,还要卖自热锅、开供应链公司。电池技术既是护城河(别的车企离不开),又是新增长点(储能市场爆发),还能抬升股价,简直一鱼三吃🐟
五、副业鉴定的三大标准
要判断卖车是不是副业,得看这三点:
- 收入占比:超过50%就是主业(比亚迪汽车占75%)
- 战略地位:每年研发费用50%以上投向汽车相关
- 资源倾斜:全国建100+产业园,大部分围着汽车产业链转
结论:卖车绝对是主业,电池/电子是左膀右臂。不过话说回来,要是哪天固态电池大规模商用,说不定比亚迪真能靠电池授权费躺着赚钱💸
六、未来副业变主业的可能性
大胆预测下:
- 如果全球禁燃时间表提前,汽车业务可能突破85%营收
- 但若电池技术对外授权成为主流模式(类似高通收专利费),收入结构会反转
- 最理想的情况是"两条腿走路":汽车稳基本盘,电池拓新市场🚗🔋
终极问答:现在入局比亚迪的副业赛道有机会吗?
答:电子代工门槛太高,普通人难参与;储能电池适合有供应链资源的团队;倒是新能源汽车后市场(充电/维修/改装)还有创业空间,比如开个专修比亚迪的连锁门店🔧